霓虹灯效应在现代装饰绘画中的应用设计 霓虹灯效应的提出
霓虹灯效应在现代装饰绘画中的应用设计 霓虹灯效应的提出
2020高考必备 | 关系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所谓“关系”型材料作文,就是题目材料中有一组或多组概念,这些概念处在一定的关系之中。例如2014年上海卷“穿越沙漠”这道考题中,有“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必须穿越这片沙漠”,以及“自由”“不自由”两组关系;浙江卷作文题的关系是“门与路”,辽宁卷作文题的关系是“霓虹灯与繁星”,福建卷作文题的关系是“空谷·悬崖峭壁·栈道桥梁”。此外,2013年全国课标乙卷的“切割钻石”、上海卷的“重要的事情与更重要的事”、辽宁卷的“沙子变珍珠”、湖北卷的“上善若水任方圆”,2012年江西卷的“‘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与‘要想到你没有什么’”、浙江卷的“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以及2011年上海卷的“‘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等,其“关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都比较明显。
审读此类文题的题意时,我们必须利用系统论的观点,把相关概念置于一定的关系之中,才能整体把握材料的核心内涵,精准地确定立意点,确保过好审题、立意关。
一、从梳理关系入手,有效把握供料内涵
近年来,多省市高考材料作文的命题中,大都做了这样的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这样就对材料和作文之间的关系做了明确的规定:材料是作文的起点,也是作文的范围;多角度审题一定要在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范围之内。也就是说无论哪个角度,都不能孤立地存在,而要从某个角度出发,统筹整个材料的内容或引发的思考。换言之,多角度审题不能理解为断章取义或瞎子摸象。对于“关系”型材料作文题而言,审题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明确材料中包含着哪组(哪些)关系,进而洞悉考题隐含的方向与命制意图。
【试题解析1】
(南通市2014届三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并不伟大。(爱默生)
保持一颗平凡的心,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舒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要】
本则材料由三句名言组成,每句话都有“关系”包蕴在其间:
第一句话“人皆可以为尧舜”,关系是:普通人-尧舜那样的伟人。意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像尧舜那样伟大的人(普通人有成为伟人的可能性)。
第二句话“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并不伟大”,关系是:并不伟大的人一伟大事业的缔造者。意为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也是平常人、普通人,暗指他们通过特定的努力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第三句话“保持一颗平凡的心,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关系是:心的平凡一事业的不平凡。意为以平凡的心态追求伟大,取得伟大的成就。
如此看来,三则材料均指向“平凡(普通、平常)”与“伟大(不平凡)”的关系,且暗含“平凡(普通、平常)”成为、成就“伟大(不平凡)”之意。如果疏于梳理关系,无视“平凡(普通、平常)”与“伟大(不平凡)”之间的关系,转而谈“人生的价值在于成就一番事业”“平平淡淡才是真”“人生在世应当有梦想”等,就属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笔下作文也就偏题或离题了。
【试题解析2】
(2014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要】
这道作文题选用的是概述性的事实材料,它以“照片”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涉题;材料通俗易懂,两段文字间蕴含着多组对比:
黑白胶片的时代-数码技术的时代
照片很少,只记录下几个瞬间-照片很多,记录点点滴滴,可随时上传、分享
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照片从不泛黄,永不模糊
一次次翻看中唤起永不褪色的记忆-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可能被稀释
由此可见,“黑白胶片的时代”“数码技术的时代”是影像技术发展的两个阶段,科技的进步在给人们带来便捷与精彩的同时,也可能使人与人之间的情味变得淡薄。概括地说,供料陈述了照相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及情感体验带来的改变与影响。从审题方面看,考生应把“照片(科技)的变化与人们生活(特别是情感)的变化”结合起来思考和联想,不可只写一面(例如只写“科技的进步”“一张照片的记忆”等);应着重探讨在享受高科技成果的同时,我们已经或正在失去着些什么。
面对本题,假如立足“材料内容”(即材料本身所说的内容,通常是材料的表层意思)构思作文,可以写:
(1)科技的发展使影像变得丰富而易得,与此同时,科技这把双刃剑也让“照片”变得不是那么珍贵了。有位作家曾经说过“照片之外的意义比照片本身要大得多”,实际上照片越少越珍贵,而大量的照片往往使你一翻而过。过去留几张非常难得的照片,它本身就是对那个时代或一个生命阶段的宝贵记忆。
(2)为了避免“值得珍惜的‘点滴’被稀释”,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之人、多情之人。
(3)“值得珍惜的‘点滴’”“被稀释”,这恐怕是一个“想多了”的心理幻象——你的生命依旧精彩,从你空虚的指缝中流走的,其实是生活的仪式感。
假如着眼于“材料含意”(“材料含意”指向材料的深层意思与内在意蕴,如引申义、比喻义等),本题写作点又如何确立呢?那就必须明确,影像技术只是现代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数码照片”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对现代生活造成冲击的折射,是科技时代、数据时代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变革的表现之一。换言之,日常生活中与“照片”类似的变迁还有很多(如从“纸质阅读”到“电子阅读”,从“书信”到“短信”“微信”,从“日记”到“博客”“微博”)。具体的写作角度示例:
有一些感觉正离我们远去——电脑、网络的神速发展令我们眼花缭乱。每过一阵,一项新的电脑和网络技术就会出现。用手写作的人越来越少,用电脑写作的人越来越多。长年累月地打字,让我们连有些汉字都忘记怎么写了。网上读书,网上聊天,网上购物,网上可视通讯,手机短信,手机小说……如今这个年代,信息的快捷和图像的传递,压缩了时间和空间,减轻了亲人间思念的痛苦,却使我们品味不到某些细微的感觉。什么是“望眼欲穿”?什么是“地老天荒”?“家书抵万金”是一种怎样的喜悦?“久别重逢”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将来的人们,大约不会有太深切的体验。有一些感觉,正在离我们远去;有一些快乐,正变得越来越浅薄。
二、分清具体关系,合理确定写作点
“关系”型材料作文之“关系”,究竟包括哪些类型呢?试择要列举: 1.并列共存关系。
所谓并列共存,即多个概念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典型例题如2013年湖北卷的“上善若水任方圆”,其常规立意有“‘方’是方正、正直,‘圆’是圆通、包容,两者可以兼得”“守正不偏但又能合理变通的生活态度值得提倡”等。又如完成2014年江苏卷的“青春是否不朽”,既可针对供料前一句话(“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咏叹“青春”之“不朽”,或者针对后一句话(“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直面“青春”之“易逝”,更可以融合、融通这两句话,评议青春既“不朽”也“易逝”(能写出“易逝”与“不朽”的转化,文章会显得深刻而透彻)。
参考立意:
(1)青春作为一段时光是无法挽留的,但青春的心态、青春的激情、青春的创造却是可以永恒的。
(2)青春里有阳光、有雨露、有憧憬、有梦想、有生长,但也有感伤、烦忧、无奈、叛逆乃至颓废。面对匆匆而过的青春,只有意志坚定,乐观向上,不断追求,才能经营好她;只有依靠“真理、友谊、爱情、书籍”等经得起时间腐蚀的东西,才能让自己获得一段新生,变得心驰神往,出神入定,从而得到永生。
2.是非取舍关系。
是非取舍是指各个要素之间是是非、对错的关系,对它们应当评判是非、有所取舍。
【试题解析3】
(名师预测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爱沙尼亚山林里生活着两种鸟:长尾鸟和多多鸟。它们共同的天敌是树蛇。长尾鸟目光敏锐,但天生胆小,见到树蛇后就会立即飞走,躲得远远的进行示警。而多多鸟虽然没有长尾鸟目光敏锐,但它发现树蛇后,会整天在这棵树的上空盘旋,一旦发现哪只鸟想要在此栖息,就会飞过去,把那只鸟撵走。
鸟类专家指出,这两种鸟都有善心,但长尾鸟胆小,而多多鸟却以善举挽救了许多同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要】
“两种鸟”这个故事中暗含两个关键词,一为“善念”,一为“善举”。“但长尾鸟胆小,而多多鸟却以善举挽救了许多同类”中的“但”字启示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善念”层面;一个善举可能比十个善念还要宝贵。事实上,“善念”和“善举”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社会与文明的距离。目前,不少人都扼腕于社会转型期的“人心不古”,都喟叹市场经济对道德世界的巨大冲击,都在感慨“扶人有风险,行善需谨慎”。我们不排除道德的天空存在雾霾,可也不要因此否认“晴朗的天”;不要选择性地忽视了在身边“扶不起”的只是极少数,大多数的故事还是“好人有好报”。当然,考生也可适度肯定“善念”,认为善念诚可贵,善举价更高,常怀善念更要常行善举。
3.并非绝对关系。
即构成材料的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典型例题如2013年上海卷的“重要的事情与更重要的事”。其常规思路自然是写有关联的两件(类)事,其一受重视而另一被忽视、遭冷落,在对比中追问、反思,以突显习作者自身的精神追求,或表现对社会生活中某种不合理现象的针砭与疗救——此为顺着“还有更重要的事”正向立意。然而,本题也可反向立意——相关依据在于“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一语中的“似乎”,以及“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这句提示语,比如可如此立论:“更重要的事毕竟离我们太遥远,立足平凡的岗位或自身兴趣爱好,将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做好乃至做到极致,不也同样值得肯定吗?”
辨清关系至关重要。关系辨明了,思维就有了方向,审题立意的任务基本完成了,构思成文的速度也就大大加快了。当然,有时候材料会直接揭示概念间的关系,如“切割钻石”一题借助老切割师的话,直接告诉我们“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就是说“勇气重于经验、技术”“经验、技术、勇气应发挥合力”。
三、区分题型“小类”,有区别地构思立意
细察“关系”型材料作文,可以发现它实际上包含两个小类别:一类是只能揪住“关系”来立意的。如“人皆可以为尧舜”等三则名言,不能只写“平凡”或只写“伟大”;如2014年上海卷的“穿越沙漠”,也只能从“自由”“不自由”两者关系着眼入题写作,不可只写“自由很美好”或“不自由普遍存在”。另一类题目则可写角度比较丰富,可“分写”,也可“合写”。
前者可称作“紧密团结”型,试题提供的材料多为名人言论,其中的多个概念是紧紧相连、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后者不妨叫做“相对独立”型,题目材料可以是某则故事、某种社会现象等,其中的多个概念之间既相互关联,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试题解析4】
(苏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日常活动中,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这种现象被称为“懒蚂蚁效应”。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要】
此题属于既可“合写”、又能“单写”(“单写”懒蚂蚁或“单写”勤蚂蚁)的考题。
从题目材料看,“懒蚂蚁”不被杂务缠身而长于辨别方向、指挥前进,能想大事、想全局、想未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带领大家走出困境,这就告诉我们:一个组织中分工要合理,人适其事,事得其人;如同战场上,需要有人驰骋沙场,也需要有人运筹帷幄。
作文参考立意:
1.关注两者关系:
(1)每个人(或“每类人”)发挥特长,才能求得团队发展;
(2)在各司其职中实现自我价值。
2.立足于勤蚂蚁(“单写”懒蚂蚁):不仅要埋头赶路,还要抬头看路。
3.着眼于懒蚂蚁(“单写”勤蚂蚁):
(1)“懒”于杂务而勤于动脑,自有其价值;
(2)要善于思考,学会探索;
(3)人要有忧患意识(防患未然、未雨绸缪),或者说做好准备才能摆脱困境。
兼论两种“蚂蚁”时,可有如下阐述:
勤与懒是相辅相成的,“懒”未必不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懒于杂务,才能勤于思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一个企业所有的人都很忙碌,没有人能静下心来观察、思考市场环境和内部经营状况,就永远不能跳出狭窄的视野,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也就不可能看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作出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
因此,在人才的选用和配置中,需要分清人才的类型和特点,加以合理运用,使他们正确定位,不断认识和提高自我。对于不能成为“懒蚂蚁”的勤劳蚂蚁,要尊重他们的工作价值,根据其能力和特点分配工作,使他们充分发挥作用,与“懒蚂蚁”相互支持、相互依托、和谐共处,贡献其最大能量,携手确保集体安全、稳定,深入推进集体和谐发展。同时,对于“懒蚂蚁”式的人才,要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和开拓,为集体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规划和指导。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