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灯属于什么变化 霓虹灯是怎么形成的

霓虹灯属于什么变化 霓虹灯是怎么形成的
霓虹灯属于什么变化 霓虹灯是怎么形成的

一根普通的玻璃管,在1100度高温的火上烤软,经师父的巧手,变换成各种形状,之后被抽成真空,注入不同的稀有气体,通电之后,闪烁几下,便发出彩色的光芒。将几根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玻璃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好看的霓虹灯牌。

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霓虹灯在香港飞速传播开来。每当夜幕降临,成千上万的霓虹灯管纷纷亮起,勾勒出香港夜晚的形状。

那时的许多香港电影,都将镜头定格在霓虹灯下,霓虹灯作为一个视觉符号,和香港的故事一起,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它之于香港的意义,大概就和红色电话亭之于伦敦一样。

但如今,当年各种颜色的霓虹灯已经纷纷暗淡下去,被更便宜,更容易安装的LED灯取代。可謂已進入垂幕之年

文明和繁荣的象征

霓虹灯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二战之后,在香港焕发生机。20世纪50年代,随着香港经济的增长,霓虹灯开始成为一种新型的广告方式。

到了七八十年代,香港经济开始腾飞,霓虹灯也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那时的香港人,唱着《狮子山下》,相信无论顺境逆境,肯拼就会赢。

为了打造世代相传的“金字招牌”,无论是五金店、理发店、手工鞋店、小吃店,哪怕再小,老板都会花很多心思,想出一个好名字,为了做出最抢眼的招牌,甚至请书法家来题字。

霓虹灯牌中出现的各种书法字体。图片来自网络

这段时间,催生了一大批设计独特,充满艺术气息的霓虹灯牌,古典书画艺术和现代广告技术被结合起来,在霓虹灯牌上得到完美结合。最为经典的设计要数香港典当行的标志:一只蝙蝠衔着一枚铜钱,铜钱代表财富,而蝙蝠则是取“福”的谐音,象征“财福双全”。

香港街头的典当行。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再比如“大金龙雀耍乐”的招牌,虽然尺寸不大,设计却相当华丽,寥寥几笔勾勒出龙头、龙爪、龙尾,龙身下还踩着一片云彩。

最负盛名的要数位于香港西区的牛排店——森美西餐厅的招牌,它近10英尺长,8英尺高,蓝白的光在半空中勾勒出一头长腿奶牛,十分显眼,成为这个社区的地标。

森美西餐厅的奶牛霓虹灯牌一度成为地标。Herbert Buchsbaum 摄

大品牌的霓虹灯更加引人瞩目,1973年,弥敦道一栋大厦的一整面墙,被松下的“乐声”广告牌覆盖,当时,这个由4000多支霓虹灯管制成,高20层楼的广告牌,被写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覆盖大厦整面墙的乐声霓虹灯。

那时候,全香港有100多个屈管师,订单多到经常加班到深夜11点也干不完。

也是从那时起,霓虹灯开始成为香港的视觉符号,每到夜晚,霓虹灯亮起,城市开始焕发生机。各色灯光勾勒出香港的街道和社区,一派丰富、繁荣的景象。

M+博物馆的设计与建筑策展人陈伯康说:“当你一想到香港和它的视觉文化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霓虹招牌。”

欲望的符号

在繁盛之外,霓虹灯下的世界还有它的另外一面。

朝鲜战争时期,美国军舰不时停泊香港,带旺了湾仔的娱乐市场。

1963年,电影《苏丝黄的世界》上映,影片中身穿旗袍、风情万种的女郎苏丝黄,和湾仔的红灯区,成为香港的代名词。1970年,香港都还有夜总会直接以“苏丝黄”命名,从那时开始,人们开始常把霓虹招牌与城市堕落和红灯区联系起来。

在香港,夜总会店名总逃不开“金”字和“宝”字,寓意简单直接。金多宝、金旺角、金宝丽、宝多金……他们的霓虹灯牌多用红色和绿色,对比鲜明,吸引眼球,在夜晚闪烁着暧昧的光芒。

香港街头的夜总会。Lam Yik Fei 摄

在不少电影中,霓虹灯也成为野性、欲望、甚至罪恶的符号。

王家卫的作品中,常能见到这样的处理,在《旺角卡门》中,他利用霓虹灯来营造罪恶气氛,在《堕落天使》中,霓虹灯也是营造迷离氛围最主要的元素。

电影《旺角卡门》中的霓虹灯。

电影《堕落天使》海报。

电影《花样年华》的摄影师杜可风说,“霓虹世界,是个眼花缭乱、华丽鲜艳的世界,是个稍有不慎就会跌足的亦幻亦真的世界。”

翡翠城夜总会的灯牌。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没落的行业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LED灯的出现,霓虹灯开始走向衰落。除了价格昂贵,不易安装外,悬挂在街道上方的霓虹灯牌,还有严重的安全隐患。

于是,在2011年末,香港特区政府实行了室外装修的最新管理规定,严格控制灯牌的大小和各种间距。

而从更早之前的2006年开始,平均每年就已经有3000块不合规定的广告牌被香港屋宇署拆除。

工人在对霓虹灯牌进行维修

据香港杂志《CityLife》介绍,过去20年间,这座城市的霓虹灯减少了90%。香港的视觉形态,也因此产生了一些变化。

1960年与2014年的西九龙区旺角亚皆老街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那个著名地标,森美餐厅的“奶牛霓虹灯”,也因为安全问题,于2015年8月被拆除。

“感觉好似少了什么,”餐厅经理叶凤仪说,“整条街空荡荡的。”

霓虹灯日渐式微,霓虹灯匠人也随之急剧减少,从鼎盛时期的100多个屈管师,到1995年的20多个,再到2017年,仅剩下7人。

仍在坚持制作霓虹灯的吴师傅。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80年代入行的吴师傅说,与25年前相比,工厂的收入下降了80%。在量产LED灯作为主导的今天,年轻人已经不愿再花时间进入这个已经没落的行业。

1957年入行的刘稳担心制作霓虹灯的手艺迟早会失传。霓虹灯的制作工艺复杂,要掌握方法,至少需要半年学习。

担心自己手艺会失传的刘稳。Lam Yik Fei 摄

“我想将它保存下去,但我可能看不到这一天了。”78岁的刘稳说。

注:文章来源:标识库

感觉不错就点个赞吧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