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灯全文免费阅读 霓虹灯下载

霓虹灯全文免费阅读 霓虹灯下载
霓虹灯全文免费阅读 霓虹灯下载

点击上方“蓑翁论书”蓝字,即可关注本公号。

本期荐书人许金晶,独立书评人、华文好书榜评委、梅园经典共读小组创始人,编著有《中国独立电影访谈录》、《领读中国》、《开山大师兄》,主要阅读兴趣方向为社会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和文化社会学。

基于推荐者的阅读兴趣方向,本期推荐的十本书,以城市社会文化史和社会经济史方面的佳作为主,供大家参考。

1

《全球史与跨国史:过去,现在和未来》

[美] 入江昭 著 邢承吉 滕凯炜 译

启真馆·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8年9月

日裔美国学者入江昭的一本小书,在六万多字的有限篇幅里,简明而清晰地介绍了全球史与跨国史研究趋势的由来、主要理论范式与呈现面貌,以及这一领域的代表性论著。尽管这种介绍带有比较明显的个人色彩,同时其分析深度和全面性也略有不足,但整体而言,仍然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导论性小书,可作为了解全球史与跨国史的必备参考书目使用。

2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王笛 著 李铁匠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年1月

旅美华人学者王笛先生关于20世纪上半叶成都茶馆变迁史的研究力著,将茶馆作为成都市民生活最重要的公共空间加以考量,在丰富详尽的档案、媒体报道和文学作品的基础上,为我们勾勒出茶馆万象背后的成都这座城市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变迁。其生动的文笔和精彩的讲述,让本书非常值得阅读。

3

《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与社会(1796—1889)》

[美]罗威廉 著 江溶 鲁西奇 译 彭雨新 鲁西奇 审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年9月

采用结构功能主义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为读者从容解剖汉口这座华中城市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大部分时间里的商业与社会变迁。作者不拘泥于西方权威社会学理论中关于中国城市社会界定的结论,独立进行研究和论断的态度,以及从多如牛毛的档案、日记、笔记、史书等第一手材料当中,系统还原城市发展面貌的研究功力,都让人叹服。

4

《汉口:一个城市的冲突与社区(1796—1895)》

[美]罗威廉 著 鲁西奇 罗杜芳 译 马钊 萧致治 审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年9月

基于对韦伯城市演化与资本主义发展论断的质疑与深化,把晚清时期汉口这座中国重要商业城市的发展,置于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和中西城市发展比较分析的格局下加以梳理与论述。这一分册重点论述汉口的城市格局、社区发展与冲突应对,作者把散乱的档案和史料转化为成体系论著的功力非常值得学习。

5

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修订版)

李欧梵 著 毛尖 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年7月

从声光热电、电影院、咖啡馆、工厂和施蛰存、张爱玲等人充满现代色彩的文学作品入手,为我们展现出民国时期上海的绚丽景象,也令人信服地给出了“上海是中国现代性的发端和源起”的结论。而这本专著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最初问世,也正是那个时期愈演愈烈的上海怀旧潮流和民国城市文化复兴的一个完美注脚。

6

《霓虹灯外:20世纪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

[美]卢汉超 著 段炼 吴敏 子羽 译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8年9月

美国华人学者卢汉超的一部经典著作,借助于档案、日记、文学作品、回忆录、报刊报道和作者自己的实地社会调查,为读者还原20世纪初期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面貌。在社会史材料的搜集、梳理与叙事再现方面的功力,非常值得学习。而本书的独特之处,至少还有两点。一是一反过往上海研究论著主要关注知识人和中上阶层的做法,将研究对象聚焦于上海的中下层平民,而后者其实才是上海居民的主体。二是不同于过往上海研究论著大多强调上海的特殊性,以及与乡土中国的割裂的观点,展现上海平民阶层与广大乡村的紧密联系,以及在城市化、西化和现代化的三重主题下,对中国传统的坚守与顺承。

7

《诗与政治:20世纪上海公共文化中的女子越剧》

姜进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年5月

把上海越剧的百年变迁,放在政治和城市文化演化的大背景之下进行考量和分析,综合运用文化史、城市社会学、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视角展开阐述,既有学术深度,又很接地气,文字流畅生动。一部优秀的新文化史论著。

8

《打造消费天堂:百货公司与近代上海城市文化》

连玲玲 著

启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6月

作为加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彭慕兰先生的弟子,台北“中央研究院”的连玲玲老师,在这本关于近代上海百货公司研究的论著当中,把一个通常会被归入到经济史或者管理史范畴的题目,做成了一项严谨、丰富而漂亮的城市社会文化史研究。她通过对于跟近代上海百货公司相关的各种史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详细论述百货公司的发展背后,所呈现出的近代上海在消费文化、大众媒体、性别权力以及阶层区隔等方面的诸多面向,进而得出百货公司与近代上海的城市现代性的紧密关联。无论是其文字的流畅性与严谨性、框架结构的清晰性与合理性,还是其史料征引的丰富性与研究视角的独特性,都让人印象深刻。非常值得推荐。

9

《上海罢工:中国工人运动研究》

[美]裴宜理 著 刘平 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8年11月

美国学者裴宜理先生的代表作,征引史料丰富,分析详实严谨,打破过往从阶级分析视角研究工人运动的传统,详细考察不同工种、地域来源、性别和社会关系对工人群体形成和工人运动组织的影响,结语部分跟中国其他地区和欧美国家工人运动的比较研究更加精彩。个人认为,可以与英国左翼历史学家汤普森的名著《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相媲美。

10

《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

胡悦晗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8月

杭州师范大学胡悦晗老师在博士论文基础上写成的一部力著,对于民国“黄金十年”时期北京和上海这两大城市知识群体的日常生活状况,进行了全面、细致而精准的再现。包括日记、随笔、回忆录、档案等在内的丰富社会史史料的搜集与征引,让本书内容充实而立体;而诸如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等社会学理论的引入,也让全书的分析更加系统和厚重。后记里对于自己学术生涯的回顾,真诚而质朴,触动人心。尽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理论先行嫌疑,并且在北京与上海的对比分析上尚显一定不足,但整体而言,非常值得推荐。

(本书单为蓑翁应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图书之邀整理,在公号“启真馆图书”首发,供大家参考。)

如果对本文感兴趣,欢迎朋友圈,谢谢!

这里是:蓑翁论书,微信号:wengonbooks

@江海一蓑翁 的个人原创作品发布平台,从书出发,畅谈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与艺术,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转载、合作或其他事宜可邮件24627449@qq.com或者加我私人微信号:batongyang(注明“蓑翁论书”粉丝)!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