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厅霓虹灯图片 舞厅霓虹灯生产厂家

舞厅霓虹灯图片 舞厅霓虹灯生产厂家
舞厅霓虹灯图片 舞厅霓虹灯生产厂家

株洲晚报 记者/杨凌凌

如果Live House、小剧场是现代年轻人的伊甸园,那么中老年人的伊甸园就是歌舞厅。在荷塘区红旗路上,就有一家人气很旺的大众歌舞厅,每天早晨一些中老年人走进这方舞池,歌声中,人们或扶或揽着舞伴,左摇、右摆、转圈、挪移,跳着或轻缓或张扬的舞步,和自己最熟悉的岁月共舞。

▲轻舞飞扬歌舞厅里,中老年人占大多数。记者/杨凌凌 摄

居闹市,5元超低消费跳一场

12月17日上午8时,位于荷塘区红旗中路508号的轻舞飞扬歌舞厅的工作人员正在售票。“株洲的舞厅起起落落,我们舞厅虽然也经历一些波折,但算是城区仅剩的四五家还在营业的老歌舞厅之一。”他告诉记者。

轻舞飞扬歌舞厅几经变迁,从红旗广场搬至红旗中路508号的原大中华酒店二楼。招牌镶钉在楼外,已经有了岁月的痕迹。打开舞厅门的一瞬,音乐声和陈旧的摆设显得与外界格格不入,墙上的海报和镜子,富有年代感的茶壶和菊花茶,红绿交替的霓虹灯……都带着复古的味道。

工作人员介绍,舞厅每天有三个时间段营业,分别在早晨7时、下午1时和晚上7时,每次营业两到三个小时。门票上午场5元/人,下午场5元/人,晚场6元/人。需要茶水另外加5元。

长方形的舞池,泛黄的木地板,四面墙上镶满镜子,音乐响起,没有新生代等流行舞曲,伴着“老式”的音乐,让走进其中的记者恍惚间回到了上世纪90年代。

记者找了一个座位坐下,此时有几位顾客进来,跟随音乐自然而然地滑入了舞池。他们大多是50—60岁的中老年人,男士们穿着简单,女士们则打扮得“正式”得多——大部分身着舞裙舞鞋。交谊舞音乐声响起,有和同伴一起,也有一人沉浸,大家随着音乐旋转、滑动,变换舞步,灯光映出他们带着皱纹的微笑。

是美好回忆,也是生活的精神寄托

记者并不会跳舞,一边当观众欣赏叔叔阿姨们的舞姿,一边与旁人随意地聊着天。“每天早场人气最旺,大概有一两百人来跳舞,人多的时候跳舞转圈会很挤。”轻舞飞扬歌舞厅的常客易叔叔说。

易叔叔今年58岁,家住荷叶塘,当天他穿着一件黑色尖领紧身衬衫,搭配了一条同色直筒裤和一双3厘米高的皮鞋,舞者气度十足。“30多年前,我就开始跳交谊舞,跳舞早已是我生活中不可割裂的一部分。”易叔叔说,与他一样,到这里跳舞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都是热爱跳舞、热爱生活的人,年纪最大的70岁,最小的也有40多岁。

56岁的凌阿姨也喜欢跳交谊舞,退休后开始规律跳。凌阿姨住在向阳广场,距离歌舞厅大概4公里,到舞厅要转两趟公交,通勤时间30分钟,但热情丝毫不减:下午两点到4点半的场跳完,晚上7点继续跳同样时长的一场。她坦言,年老之后,舞厅对中老年人来说不再只是娱乐的场所。“上舞厅跳舞就感觉跟年轻的时候一样,也能锻炼锻炼身体,很美好。”

艰苦经营只为一份情怀

作为轻舞飞扬歌舞厅的股东之一,舞蹈爱好者王先生告诉记者,近些年,大众舞厅逐渐门庭冷落,很多老歌舞厅都走上了关门、改行的道路。如今,城区像他们这样的大众舞厅,只剩下了四五家。

王先生说,上世界八九十年代是大众交谊舞的流行时期,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别的娱乐活动,年轻人都爱去舞厅,株洲几家大厂的职工业余生活相当丰富,尤其是文艺活动,像合唱、跳舞都是很受欢迎的,逢年过节那都是要派用场的。

随着时代改变,歌舞厅逐渐没落在大众面前。舞友们逐渐变老,但他们需要平台跳舞。因为热爱,几经变迁,王先生和其他一些股东选择继续经营轻舞飞扬歌舞厅,并保持着原来的经营模式。

“现在的收入基本上够每个月支付房租、水电费以及人力成本。”王先生觉得,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退休后的中老年人已不再满足吃穿,更加注重精神上的满足和寄托。“我就希望室内的大众舞厅能继续保存下去,在繁华的都市之中,有那么一处地方,能让中老年朋友找到自己最熟悉的那段岁月记忆。

来源:株洲晚报

审核:罗小玲

编辑:陈辰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