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灯牌隐藏曲 phigros霓虹灯牌

霓虹灯牌隐藏曲 phigros霓虹灯牌
霓虹灯牌隐藏曲 phigros霓虹灯牌

在苏州河畔M50创意园,一场极具创意的弄堂计划正在进行,带来了浓浓的老上海弄堂印记和纺织工业复古风。

M50,上海纺织工业的历史文化遗产;弄堂,一个颇有上海地方特色的名词,两者的相遇并非巧合,而是“M50弄堂计划”公共艺术创作策划的溯源与格调。

M50创意园

“M50弄堂计划”,选址M50创意园4号楼的公共走道,这里类似上海的老弄堂,其物理空间催生了新兴的创意文化,M50创意园携手艺术人士、高校等对此进行“量身定制”的打造,运用壁画、装置、设施、灯光艺术、互动、声音艺术、视频艺术、设施艺术、网络虚拟艺术等形式,融入工业遗址的弄堂文化,形成网红的打卡地,展现M50纺织业的历史。

步入这个焕然一新的弄堂,仿佛穿越了时光,演绎着新的故事与内涵。老窗户灯箱上展示着苏州河畔的老照片,扫描灯箱,即可看到河畔的人来来往往。天花板上悬挂着众多的霓虹灯牌,仿佛回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一种复古与未来的错位感。

M50弄堂内景

墙面上悬挂的一幅特制M50园区地图引人关注,园区内的观赏景点与艺术工作室位置被螺丝标记出来,在木板下方的凹槽中摆放着一些毛线,游客可以自行拿取毛线在螺丝间缠绕作画,融入作品的创作。这一作品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中进行着艺术的碰撞,每一位观众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M50。

M50园区地图

时代M50镜面作为俊男靓女们的打卡镜,被设计成杂志封面的形式,镜面上贴有“最佳纺织女工”“最佳挡车工”等充满纺织厂元素的标语,游客只需要拿起手机自拍,就可以收获一张杂志封面,体验一把当时代M50纺织周刊封面人物的感觉。

时代M50镜面

提到纺织时,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布、梭子、纺织女工等关键词。弄堂一侧的时代剪影,是用上个世纪的布票拼接出来两位纺织女工形象,记录着一代人的勤劳努力,也见证了中国轻工业的发展。梭子形象的墙绘上放置着荧光长带滚轴,印有上海的轮廓,寓意着“梭里有上海”。地面上巧妙地构思了缝线的创意,将缝纫、纱线与裂痕相结合,不费一砖一瓦就将纺织和艺术两者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弄堂还展出了毛线、织布、手摇纺车等其他纺织元素的作品。

纺织元素艺术作品

纵贯线、公共座椅图书馆、书籍一角等三件作品整合在一起,形成了“织出纵贯线”大型装置,纺织机造型的墙绘,透露出纺织业的发展历史,游客可以在书箱内捐赠艺术类书籍,并获得一本捐赠证,体会“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感觉。

“织出纵贯线”大型装置

在弄堂深处,一个小小的出口通向外面,以相机取景框的样式巧妙地将内外两个空间联系在一起,当人走进通道时,人将变成框中景,也是景中人,颇有“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感觉。

弄堂深处的“取景框”

M50创意园原身为上海春明纺织厂,浓缩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史,也见证了民族工业的转型。

此次“M50弄堂计划”涵盖6大版块内容,“弄堂课堂”由艺术设计高校、纺织博物馆以及长寿路街道社区学校展开实地教学联动;“弄堂公共艺术大赛”鼓励学生实践与新锐艺术家的创作孵化;“弄堂共创”邀请公众参与艺术创作;“弄堂图书馆共建计划”向M50各艺术中心、画廊、艺术家工作室筹集画册与读物,建设可供游客公众停留、休息、阅读的区域;“弄堂织识”公共艺术展,以新媒体、壁画、雕塑、参与性艺术,灯光装置、声音、AR、动画、网络艺术等不同媒介,对“纺织”概念进行再认识、再表达;“弄堂市集”邀请全年龄、各职业、多阶层的素人和生活美学达人一起合作。整个“M50弄堂计划”以开放公共空间作为年轻力量艺术实践地,希望启发年轻人的创造才能,并美化公共空间,带来新兴的海派文化体验。

来源:上海普陀

Comments are closed.